近日,一则“85后本科生“回炉”高职学技能”新闻引发大众持续关注,再一次把毕业生“回炉”话题推到了舆论风口。有的人认为这是人才浪费,有人认为是职业教育的“有引力”。那么,为何毕业生屡屡“回炉”高职学技能?
在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新生中,水利工程专业的王姓学生因为毕业10年,再次选择回到高职院校学习技能,显得有点特殊。据这名王姓学生介绍,2005年他进入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读专科,后进入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北闸管理所工作。而在实际工作中,他觉得水利工程专业性比较强,自己目前专业能力还有所欠缺,于是,他选择“回炉”到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。
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校从去年开始招单招学生,去年就有几名本科生。其实,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并非个例。
河南新乡姑娘杨某某,在当了两年小学教师之后,也选择“回炉”,作为2019级新生前往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报到,成了一名高职生。
去年,安阳考生王晟祥考了599分,超出河南一本线52分。填报志愿时,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“本科志愿栏”,只填报了一所专科院校,最终成为郑州铁路职业学院“2020级优秀学生代表”。
王晟祥表示,“上本科肯定没问题,但不能为了上本科而上本科。我从小就对火车感兴趣,这些年咱国家的轨道交通发展得又这么好,就业前景肯定不错。”
李强,现任山东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教师,是一名文学硕士。此前,李强做过很多工作,决定当一名电焊工,这个想法在他脑中盘旋了很久。李强说,“这些年的生活经历已经把我刚毕业时对于生活的憧憬都磨掉了,但我的梦想还在,当技工同样能实现梦想,开始我也难以转变观念去做蓝领,最后我渐渐将转行的大胆构想付诸实践。”
近年来,类似大学生到职校“回炉”现象逐年增多。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,为何选择到高职乃至中职院校“回炉”求学,选择一个看起来不那么“体面”的工作?
1、毕业生屡屡选择“回炉”,图啥?
技工的短缺使其在就业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。据统计,目前我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到3300万人之间,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5%左右,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40%的比例相差甚远。有报道说,有的企业为一些关键的高级技工岗位开出年薪几十万元的高价,但就是招不到,不得不聘请国外高级技工。
在这种情况下,“回炉”高职就成了一种普遍性现象。
某汽车专修学院相关负责人曾说过,从2015年到2020年上半年,到学校来学习的大学毕业生超过150人,其中本科毕业生有近80人,而且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。在山东、湖北、湖南、重庆等省份,大学生“回炉”读职业学校,也已不是新鲜事。不少职业学院甚至专门开设“大学生班”,进行专门培养。
首先,对于选择技校的缘由,尝试新的职业发展或人生规划,成为众多大学生“回炉”的主因。而据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调查:一些偏重于实操的专业,类似数控加工技术、电气自动化、汽车维修保养、机械工程等,成为“回炉”大学生青睐的方向。
其次,在选择职业时,以所谓的“高大上”为荣,实际上是人才价值错位的后果,这也是眼下技工热的根源。
再次,不少大学生纷纷选择“回炉”,背后凸显大学生就业难与就业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。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年连创新高的背景下,“本科生满街跑,技术工无处找”。
最后,文凭+技能”型的人才,正是企业需要的。然而很多大学生光有文凭,缺乏技能,而且还不愿意从基层实践开始学,“招进来让人非常头疼”。
武汉桥梁职业学院副院长付恩琴表示,学院首届“大学生班”学生输送到中铁集团下属各单位后,深受企业项目方的器重,纷纷要求学院多输送些。现在学院“大学生班”毕业生,用人企业都得提前一两年预约。
2、毕业生“回炉”读高职并不是浪费
对于毕业生“回炉”高职,人们议论纷纷,有的认为这是人才浪费,有的认为这是职业教育的“有引力”。我国自古就有“三百六十行、行行出状元”的说法,可是却丝毫抵不过“学而优则仕”的影响深远。有很多人质疑“本科生,怎么能去高职学习呢?”首先,暴露出了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偏见,即人们对于本科的看重和对于高职的轻视。其次,反映出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尚有偏差。
现如今提到职业教育,更多的人把职业教育简单理解为学校职业教育,即初中之后的技校、中职、高职院校等,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某些所谓“学习成绩差、自控能力弱”的学生所该有的“归宿”,这其实这较大程度上狭义的理解了“职业教育”。对于职业教育概念的理解,对于职业教育思维的定式,直接影响了对于职业教育的正确看待。
当下,无论国家多么重视职业教育,无论有多少人需要走高职就业这条路,无论有多少高职学生职场成功、人生幸福,我们不得不承认,现实中,还是有很多人仍然带着有色眼镜看高职,对高职存有轻视甚至鄙视,
俗话说得好,非学无以成才,专业能力是安身立命之本。人在一生中需要不断学习,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这样,培养职业技术能力也是这样。实践也证明,毕业生“回炉”读高职,拥有成熟的职业技能之后,知识加技能的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容易取得成功。
在国外,接受一流本科通识教育后去参加高职技能培训,以提高就业竞争力,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,没有人会认为是浪费,因为本科和高职的办学定位不同,本科生一旦需要提高职业技能,去高职院校培训也就顺理成章。他们中,有的是因为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差别太大,有的是单纯想提高技能。本科生“回炉”并非走回头路,本科学习和高职学习侧重点本就各不相同,运用得法,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,让学生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远。一个人专业知识结构的不足,必须依靠入职后的不断学习来加以弥补,通过学习增长才干,才会带给我们作为职业人的踏实与充实、尊严与幸福。
3、“回炉”高职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接
社会极其缺乏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,然而现实确是:一方面,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,备受公众的质疑;另一方面,高等职业教育叫好不叫座,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招不到学生,公众对职业教育仍然充满歧视。在此语境下,人们渴望这一局面的破冰。本科和高职的办学定位不同,教育任务也不同,前者主要负责学生理论知识教育,重在培养其专业理论和学习能力,而后者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。
所以,本科生“回炉”是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职业前景的一种重新进修、规划和设计。实践证明,拥有成熟的职业技能之后,知识加技能的人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容易取得成功。教育没有终点,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这样,培养职业技术能力也是这样,本科生一旦需要提高职业技能,去高职院校培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“回炉”并非是最好的选择,一个有序的社会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,要想实现人生理想,就不必受陈旧观念的束缚,如果技校更适合自己,那么,与其以后“回炉”,还不如当初直接选择技校。
4、总结
发现所学派不上用场或者派不上大用场的大学毕业生,毅然选择“回炉”再读,这既是现实社会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,更是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需要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,尊重个人意愿、因材施教的去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去从事个体喜欢的工作方向,必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规律。因此,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个体差异,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去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,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。社会有分工,职业无贵贱。高学历毕业,低学历谋职并不成其为一个问题,而是当前就业难形势下的一种正常现象。名校有尊严,高职不掉价。